我国的高铁规划建设过程,无不经历着反复的博弈。比如郑万高铁襄阳十堰之争,西渝高铁四川重庆之争。但是要将博弈时间最长、博弈过程最激烈的,莫过于宜常高铁。
宜常高铁经过湖北和湖南两个省份。而这两个省可谓是一衣带水,历史上长期是一个地方,现在也是全国最像兄弟的两个省份,为何会因为一条高铁争了8年了。
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宜常高铁博弈过程,以及最新进展情况。
宜常高铁的规划最早可追溯至2012年,当时鄂湘两省联合启动了项目前期研究工作。2016年,该项目被纳入国家《中长期铁路网规划》,成为呼南高铁(呼和浩特至南宁)的关键部分。
2017年,在湘鄂两省合力推动下,国家启动了襄常高铁的预可研,当时是将襄阳至常德高铁作为一个整体推进。
湖北省为了扶持省内副中心城市宜昌的发展,力主放弃原本较为顺直、建设难度相对较小的荆州东线方案,转而采用经过宜昌的西线方案。这一决定虽在预可研评审会上获得各方表面认同并通过评审,却为日后的长期博弈埋下了伏笔。
这个方案是湖北主导的,但是荆州方面意见很大,国铁集团也不太满意。2018年,襄常高铁的可研报告就已经上报国铁,国铁集团迟迟不审查。公开理由是,国铁集团认为当前主要任务是建设沿江高铁,襄常高铁建设时序向后推迟。
这其实就是国铁集团对线路走向和出资比例也不太满意,所以才主动暂停的。
博弈在2020年迎来第一次重大逆转。国铁集团明确要求"裁弯取直",促使湖北重新审视方案。湖北省开始推动荆荆高铁南延的前期研究,常德也获得了国铁集团的表态支持,提出了"四个一"方案,优先支持襄荆荆常方案,并将其写入市级十四五总体规划。然而,由于当时并非国家规划修编的时机,东线方案未能以规划形式正式纳入,为后续的再次逆转留下了空间。
这期间无论是国铁还是湖北,都发生了复杂的人事变动,导致襄常高铁的博弈再次蒙上一层神秘面纱。
这个时候,正好赶上十四五规划修编之际,到底是东线还是西线,谁也吃不准。这个时候,宜昌提出了一个比较大胆的方案,这就是利用沿江高铁共线,然后从宜昌北站引出,经过石门至常德的方案。
最终这个方案说服了国铁,宜昌作为节点城市,纳入了十四五规划。但是此时的襄常高铁已经拆分成三部分,襄荆高铁由湖北主导实施,荆门至宜昌与沿江高铁共线,新建宜昌至常德高铁。
即便是西线方案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,依然迟迟没有可研批复。到了2022年底,湖北态度再次转变,提出了新方案,即共线到长阳东站,然后经过宜都、松滋、澧县至常德的方案。
也就是这个方案,最终平衡了湖北和湖南两省的利益,沿线的荆州和常德也基本都照顾到了,最终得以顺利推进。
2023年7月,湖南省正式确认东线方案;同年11月,项目通过国铁集团可研审查。2024年12月,宜常高铁可研报告获国家发改委批复,明确线路全长234.4公里(新建184.5公里),设7座车站,总投资324.7亿元。资本金比例高达70%(其中国铁出资14.17%、湖北31.13%、湖南24.7%、银行贷款30%)。
截至2025年6月,宜常高铁项目已取得突破性进展,施工图审核程序已经启动,第三次环评公示开始,意味着很快就将环评批复,那么初设批复大概率也会在下半年,这样年底开工的条件就具备了。
荆州虽然没有争取到城区设站,但是湖北开始支持荆州联络线建设,这样宜常高铁在湖北有望形成双通道方案,最终各方利益得到平衡。
民信配资-51我要配资-最大配资官网-国内大的证券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