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不是拉帮结派,是在拉人陪他一起撞南海的墙。
这句话,是我听到马科斯访问印度的消息后脑中冒出来的第一个反应。
8月的德里热得像晒裂的土地一样干燥,而马科斯带着一整团高官西装革履地走下飞机,一脸期待地和莫迪握手。
五天的国事访问,挂着防务合作的牌子,骨子里却带着点没能从美国讨到便宜后的转场表演。
他来得不轻松,临行前在国内还特意搞了个吹风会不是那种敷衍式的记者见面,而是带点情绪味儿的:战略伙伴、深化合作、共同海上安全,这些话他说得一板一眼,脸上表情却像个期望新朋友能帮他出头的小孩。
要不是背景板上印着的是印度国旗,我还真以为他要和东盟搞什么大联盟了。
说穿了,他是受了点气。
那次访问华盛顿,特朗普对中国嘴上客客气气,对他反倒语焉不详。
回国后马科斯低调得像个刚挨了训的班长,公开场合连中字都不敢说出口。
讲完话一身汗,能看得出来他是真的烦了。
也难怪想当初菲律宾在南海碰瓷碰得起劲,是因为有美国在身后给他撑腰,现在美国转身和中国打起了贸易停火,留他一个人在南海风里乱晃。
这时候,印度出现了。
不说别的,就冲那3.75亿美元的布拉莫斯导弹合同,以及后面追加的2亿美元阿卡什导弹,马科斯觉得,这个朋友值得走一趟。
而且还真不是走走形式,他已经选好了导弹的安家地点:黄岩岛东侧的甘蒂奥基海军基地、吕宋岛西北角的博耶多尔营地这些地方不是拿来观光的,而是能覆盖中国东南沿海的实打实战术部署点。
但有意思的是,菲方都还没全数接收到货,就急吼吼地想再买。
这心态,像极了信用卡都还没还完,就想着再来张额度更高的。
印度也挺会演。
莫迪那边表面上眉开眼笑,合作两个字挂嘴边,其实心里估计也清楚:这不是战略合作,是一场风险极高的军事共演。
他当然知道这买卖做得越深,离搅局者的角色就越近,可他舍不得这笔生意,也舍不得在中美这局博弈里少刷点存在感。
更绝的是,早在马科斯访印前,两国就在南海搞了一场联合海上演习。
这场演习没有明说练的是谁,但海浪不会说谎全程被解放军近距离关注。
马科斯回来后只敢用我们受到了监视含糊其辞,连中国都不敢点名。
这哪是挑衅?
是示弱。
是怂人试图伪装强硬者的最后一根肋骨。
讲真,马科斯这波操作,既是外交上的高调自证,又是地缘博弈里的独舞。
就像个赌徒,知道桌子上没人再替你加注了,只能跑去拉下家赌客一起拼一把,哪怕对方手里的筹码和你一样不够看。
而这场联合搅局的剧本,看起来风光,其实充满了临时拼贴的胶带味道。
一方面,菲律宾想靠导弹制造震慑,实际却连导弹都还没到货;另一方面,印度卖导弹是为了赚钱,谈战略抗中却从不想做第一排。
马科斯嘴上说着战略联盟,心里怕是清楚得很:这套组合拳打出去,就算能在南海掀起些浪花,也很难让人真觉得风雨欲来。
更讽刺的,是这些操作到头来不仅没能动摇中方的立场,反倒把菲律宾推得越来越孤单。
东盟国家谁都没跟上这趟戏码,连最有戏剧精神的越南都沉默着。
大家都知道,搞局可以,但别当工具人。
马科斯的错觉,就在于他总觉得可以靠朋友的朋友来撑场面。
可惜国际关系不是朋友圈点赞,谁愿意陪你站前排,谁敢替你出头,这得看实力,不是靠战略研讨会几场吹风会就能换来的。
当年中印边境的山谷还没凉透,今天印度就敢跑来海上玩博弈?
马科斯是认真信了,还是硬着头皮演到底,我们无从得知。
但这场印菲联手的双人舞,更像是一种外交的自我催眠术:你拉我一把,我给你订单,咱俩谁也别拆穿谁。
说到这,不妨提一嘴:中国会不会动怒?
说实话,大概率不会。
但也不会视而不见。
中国的态度,一直没变:南海不能乱。
谁想点火,就得想好被灭火器招呼的后果。
马科斯这次,不是看不懂,是不愿信。
可战争和地缘政治,从不会因为谁愿不愿意而改变方向。
就像赌桌上那种还没摸完牌就拍桌喊梭哈的人,喊得震天响,底牌却还是个小对子。
别人没理你,不代表你赢了,只是没人愿意理这场局外赌局罢了。
至于马科斯呢?
也许他知道这场戏到不了终局,也许他只是想让人知道他还在动,还没认输。
但南海的风,吹不走地缘的棋局,也吹不走现实的孤单。
有时候,嘴硬和兵硬,是两回事。
就像这场印菲演的双簧,再默契的台词,也得看观众信不信。
不然,就是白唱。
民信配资-51我要配资-最大配资官网-国内大的证券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